×

當前位置:首頁 >學院新聞

帶你走進電影特效世界!

腦洞君 作者:腦洞君

2025-05-27 16:20:32
139

說明:文中所有的配圖均來源於網絡

01
影視特效

在影視領域,人工營造出的假象與幻覺即影視特效(又稱特技效果)。電影製作者借助特效,能避免演員陷入危險,降低製作成本,或者單純讓影片更抓人眼球。微型模型是影視特效常用手段,像人、妖怪、建築、交通工具等模型都會被用於特效製作。若需移動模型,有三種方式可選:手動、機械驅動或電力驅動。手動移動模型耗時頗長,因為模型在銀幕上哪怕僅一秒的活動,背後都至少需要 24 個連貫動作來呈現。

02
影視特效概覽

影視特效作為電影產業中不可或缺的元素,對電影發展貢獻巨大。那電影電視作品裏為何要出現特效呢?其一,影視作品的內容及片中的生物、場景,有的純屬虛構,現實中根本不存在,像怪物、特定星球等。既然無法在現實中找到,卻又需要在影視中呈現,就得依靠特效專業人士來創造與實現。其二,有些場景或效果現實中雖可能存在,但無法做出特定效果,比如讓演員從三十層樓跳下,這顯然不可能,便需電腦合成。此外,有些場景現實中能呈現,可成本過高或效果欠佳,也得借助特效,如戰爭片裏常見的飛機爆炸等。

03
影視特效怎麼實現

從製作手段來看,影視特效大致可分為兩種:

1、傳統特效

傳統特效曆史悠久,可細分為化妝、搭景、煙火特效以及早期膠片特效等。在電腦技術尚未普及的時代,所有特效都依靠傳統手段完成。以八十年代的經典劇集《西遊記》為例,其中妖魔鬼怪的形象都是通過傳統特效中的化妝技術實現的。專業人員精心製作妖怪麵具,演員佩戴後進行拍攝。搭景方麵,如天宮的場景,通過搭建類似天宮的建築並輔以煙霧效果,營造出雲霧繚繞的仙境氛圍。而孫悟空躍上天空的鏡頭,則是利用早期膠片特效完成的,不過隨著電腦技術的興起,這種手段已逐漸被淘汰。

2、CG特效

CG,即電腦創作,當傳統特效無法滿足影片需求時,CG特效便大顯身手。它幾乎能實現人類想象中的任何效果,為電影創作帶來了無限可能。

在全球範圍內,有幾家公司代表著CG特效的頂尖水平,如工業光魔、Digital Domain以及新西蘭維塔公司等。近二十年來,無數震撼人心的大片都出自這些公司之手。

工業光魔由喬治·盧卡斯於1975年創立,其代表作包括《阿凡達》、《變形金剛》、《加勒比海盜》係列、《終結者》係列、《侏羅紀公園》以及《星球大戰》等。其中,《侏羅紀公園》中的史前恐龍和《加勒比海盜》中的章魚臉形象尤為經典。

Digital Domain則是由《變形金剛》的導演邁克爾·貝創立的,是美國僅次於工業光魔的電影特效公司。其主要代表作有《泰坦尼克號》、《2012》、《後天》以及《加勒比海盜III》等。

新西蘭維塔公司由彼得·傑克遜創立,其代表作包括《指環王》係列、《阿凡達》(此類特效大片往往由多家特效公司共同完成)以及《金剛》等。該公司製作的咕嚕姆和金剛形象,代表了業內CG生物製作的最高水準。此外,維塔公司還開發了群組動畫工具MASSIVE,通過這一軟件,成功在《指環王》中創造了千軍萬馬混戰的史詩級場麵。

盡管國內也對該軟件進行了研究,但由於成本和人員水平的限製,尚未取得顯著成果。

04
影視特效創造的真實感受



真實,作為藝術創作不可動搖的基本原則,既區別於生活真實,又不同於科學真實——它無法與生活完全重合,也無法像科學事實那樣被驗證和複現。電影為觀眾編織夢境,優秀的電影則讓觀眾沉醉其中,不願夢醒。然而,沒人願在夢中見到自己習以為常的景象。影視特效正是為這夢境添彩的魔法,它借助技術手段,創造出觀眾未曾見過、也未曾想象過的奇幻世界。作為電影創作的重要手段,影視特效同樣遵循藝術創作的根本規律——真實。

首先,影視特效在處理人景物、聲光色等視聽元素時,力求逼真。這些元素是構成畫麵信息的關鍵,特效處理的原則是還原它們之間的整體關係。無論是虛擬生成還是摳像合成,都需結合場景環境光線,統一影調、色彩,恢複質感,以實現逼真效果。若處理不當,觀眾便能輕易察覺特效痕跡,從而產生疏離感。

其次,影視特效在鏡頭的視點、運動及物體運動軌跡上也需保持合理。鏡頭的視點即觀眾的視點,其合理位置應遵循真實感受,並適度拓展以符合人的視覺習慣。鏡頭運動需遵循傳統攝影機運動的嚴謹規範,在數字特效中亦不可隨意打破,以免形式與內容脫節。物體的運動軌跡應嚴格複原自然界中的真實狀態,任何偏差都可能改變人們對事物的整體認知,導致不真實感。

05
CG特效的三類功能

1、三維特效

在影視特效中,絕大多數涉及立體透視變化的角色與場景均由三維特效打造。三維特效無疑是特效領域中技術難度最高,卻也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環節。例如,影片中栩栩如生的怪物形象、《2012》中席卷全城的洪水,以及摩天大樓轟然崩塌的震撼場景,皆離不開三維特效的精湛技藝。其一般製作流程涵蓋模型構建、材質與燈光設置、角色綁定、動畫製作以及最終渲染。在軟件應用上,國內以MAYA平台為主流,同時輔以MAX、realflow、houdini、C4D、XSI、LIGHTWAVE等數十種專業軟件。

2、合成特效

合成特效的典型應用可見於古裝片中大俠施展輕功、翱翔天際的場景。具體操作方式為:將演員打鬥動作與天空背景分開拍攝。演員打鬥部分通過吊鋼絲在藍幕或綠幕前完成,隨後在後期軟件中去除藍幕與鋼絲,僅保留演員形象,並將其與實拍天空背景合成。如此一來,演員便仿佛真的在天空中打鬥。當然,實際合成過程遠比這複雜,許多後期軟件雖能模擬三維特效的部分效果,但多作為輔助工具,難以完全替代三維軟件。在軟件選擇上,nuke、fusion占據主流地位,同時也有部分公司采用AE、COMBUSION、SHAKE、flame、smoke等平台。

3、數字繪景與概念設計

數字繪景與概念設計在影視特效中可視為繪畫藝術的延伸。數字繪景方麵,如影片中展現遠古城市全景,涉及數千幢古民居、宮殿、花草樹木、小橋流水等繁複元素,若采用三維軟件製作,成本高昂且需多人協作。而數字繪景師則能憑借個人技藝,將這些元素一一繪製成圖。概念設計則多用於前期製作參考,如影片中需呈現怪物形象,導演通過語言描述,概念設計師便以圖片形式將其具象化,確定形象後再交由三維特效團隊製作出栩栩如生的怪物。

06
影視特效改變電影製作的方式

在當下的電影製作流程裏,從分鏡頭劇本階段開始,特效理念便已融入其中,影視特效徹底改變了傳統電影製作的流程與模式。在劇本策劃與敘事安排上,影視特效助力創作者突破傳統線性思維框架,徹底打破時空限製。如此一來,那些因拍攝技術局限而難以呈現的畫麵得以實現,創作者得以盡情揮灑想象力。除傳統劇本與分鏡頭劇本外,影視特效還需單獨製作特效劇本。

進入前期拍攝階段,實地拍攝之外,搭景、藍幕、模型、數字天光畫等拍攝手法日益增多。為滿足摳像需求,演員常需在藍幕攝影棚內完成拍攝。在無實景的藍幕棚中,演員需憑借想象進行表演,且情緒動作要與後期合成的畫麵場景相契合,這對演員的經驗與表演功底無疑是巨大考驗。

此外,照明與道具的要求也與傳統拍攝大相徑庭。燈光人員需結合即將合成的背景光線及環境變化,如風雨雷電等,精心設計攝影棚內的燈光。道具的某些部分會隱藏在藍布之下,製作時需與後期合成的道具嚴絲合縫。置景與道具人員的工作也不再局限於製作實物模型,而是需在計算機中繪製所需場景與道具,以供後期合成之用。

前期工作結束後,後期合成處理全麵采用計算機技術,傳統的遮片、疊影等特效方法逐漸被計算機軟件功能所取代。

07
表現手法

電影是一門表現的藝術,創作者借助視聽語言講述動人故事,展現人物情感,以此感染觀眾。伴隨計算機技術的進步,影視特效讓眾多原本難以呈現的電影題材得以登上銀幕,催生出全新的電影語言樣式與風格。這為創作者開辟了無限的想象天地,使電影人的思想掙脫技術枷鎖,獲得自由。

借助影視特效,導演能夠塑造出原本不存在的人物、場景與物體,複原宏大的古代建築,實現現代人與曆史人物的跨時空對話。還能依據風格與劇情需求,靈活調整攝影機的視點與運動軌跡。

數字特效已逐漸成為視聽語言的重要元素,與人景物、聲光色、鏡頭運動等並駕齊驅。可以設想,若沒有數字特效,就不會有《駭客帝國》這樣的經典之作,也不會有其獨特的敘事結構與深邃的哲學思考,更不會有被奉為典範的靜止旋轉視角影像。因為沃卓斯基兄弟在創作劇本階段,就已融入影視特效的思維來構思故事、營造畫麵。他們不僅革新了拍攝製作技術,更開創了依賴特效才能實現的畫麵語言與敘事語言。

END
0

相關文章

×